近期,住建部的一條新規正式開始執行。這條新規增加了建筑面積的計算范圍,為此,引起了廣泛的議論。
通常建筑面積是按照自然層外墻結構外圍水平面積之和計算;外墻外保溫層,按保溫材料的水平截面積計算,并入建筑面積;幕墻則以外邊線來計算建筑面積。勒腳、附墻柱、垛、臺階、墻面抹灰、裝飾面、鑲貼塊料面層、裝飾性幕墻等,則不計入面積中。
而新規規定:“建筑面積應按建筑每個自然層樓(地)面處外圍護結構外表面所圍空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也就是說,不止外圍建筑墻體,包括外墻面抹灰,裝飾面、裝飾性幕墻等外墻圍護都要計入建筑面積,均要計入建筑面積中。
為此,公攤面積是否增加,購房是否多花錢成為中心議論點。只是房產買賣的面積是以各地的《房產測量規范》為準,暫不能做出定論。就造價而言,工程面積的增加或多或少會對造價產生一些影響。
建筑面積是一項重要的技術經濟指標。一般來說,建筑物的平面形狀越簡單,單位面積造價就越低,建筑周長系數越低,設計越經濟。而建筑物尺寸的增加,單位面積造價勢必會隨之降低,單位面積固定費用會相應減少,但項目的固定費用不一定會隨著建筑體積和面積的擴大而有明顯的變化。
相同外形的建筑,如果提高建筑物的大小,就會使建筑的造價面積降低,如果降低建筑的大小,就會提升建筑面積的造價。這主要是由于建筑面積和建筑外墻的比例的降低或提高,會對裝飾、內部隔墻、安裝等工程量的比例造成影響,另外,屋面檐口、基礎、門窗、遮陽板等施工也會對工程費用造成定的影響。
對于民用建筑,結構面積系數(住宅結構面積與建筑面積之比)越小,有效面積越大,設計越經濟。對于工業建筑,廠房、設備布置緊湊合理,可提高生產能力,采用大跨度、大柱距的平面設計形式,可提高平面利用系數,從而降低工程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