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價審核中,判斷材料價格的合理性是一個復雜而關鍵的過程,涉及多個方面的考量。
一、審查合同條款
首先,應仔細查看施工合同中對于材料價格的約定條款。合同通常會規定材料價格的確定方式,如固定價格、可調價格或按市場價波動調整等。如果合同明確約定了某種材料的固定單價,那么只要施工方提供的材料與合同約定相符,就可以此價格為準來判斷其合理性。
二、參考市場信息價
各地建設工程造價管理部門通常會定期發布建設工程材料信息價,這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審核人員可以查找對應地區、對應時期的信息價,與實際使用的材料價格進行比較,看是否存在過大偏差。如果實際價格明顯高于信息價,需要進一步核實原因。
三、實地走訪市場
安排人員到當地規模較大、正規的建材市場、五金市場等,向多家供應商詢問同類型、同規格材料的銷售價格。通過了解當下市場的大致行情,可以比對結算中材料價格是否合理。這種方式雖然耗時費力,但能夠獲取較為準確的市場價格信息。
四、線上查詢價格
利用專業的建材電商平臺、行業網站等查詢材料價格。這些平臺通常會提供眾多商家給出的報價情況,審核人員可以綜合分析出合理的價格區間,用于審核施工方報送價格的合理性。線上查詢具有便捷、高效的特點,但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五、參考過往項目價格
參考本單位過往類似項目中使用相同或相近材料的價格情況。同地區、相近時間段內,一些常用材料的價格波動不會特別大。因此,之前項目的材料采購價格可以作為重要參考來判斷此次價格的合理性。
六、核實材料品牌、規格和質量
確認施工方提供的材料品牌、規格、質量等級等是否與合同要求及報審資料一致。不同品牌、質量的材料價格差異較大,如果施工方以高品質材料價格報審,但實際使用的是低質量材料,那么價格就不合理,需要進行調整。
七、其他注意事項
注意材料市場價差:建筑工程造價結算審核時,要審核材料的市場價差。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多采取包工包料的方法,絕大部分材料由施工單位購買,而三材(鋼材、木材、水泥)和其他特貴材料的市場價又隨市場行情波動產生價差。審核材料市場價差時,可以按甲乙雙方合同中訂明的差價補差,也可以按各地市發布的市場信息價核定,還可以按施工單位揭底材料質保書及發票,按加權平均價計算。
注意材料預算價格:材料預算價格及調價是隨市場而變化的,各地區主管部門雖有明確的指導價和調價規定,但預算人員在預決算時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定價。評審人員需復核材料價格,核實預算價格的真實性和正確性,確保工程造價的合理性和準確性。